其成功對接為2023年最后一個管節E23(含最終接頭)的沉放對接奠定基礎。
伶仃洋大橋建設即將轉入索夾安裝施工階段。
全線箱梁預制“收官”,深中通道沖刺新節點目標。
接下來將轉入緊纜、索夾和吊索安裝階段。
至此,項目海底隧道沉管安裝長度達4702.8米,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安裝長度達4537.8米。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具有“超寬、深埋、變寬”的特點和難點。
深中S08合同段主體工程順利完工,為項目2024年建成通車邁出堅實而有力的一步。
預計今年9月完成所有主纜索股架設工作。
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建設捷報連連。
伶仃洋大橋西錨碇鋼箱梁頂推施工是整座大橋的施工重點、難點。
6月28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橋合龍,為該通道如期通車奠定基礎。
深中通道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將成為聯系珠江口東西兩岸直聯通道。
深中通道將向沉管隧道最后1000米發起攻堅沖刺。
伶仃洋大橋主纜首根索股順利架設,大橋全面進入上部構造主體工程建設。
建設團隊攻堅克難,打造智慧梁場,極大提高了預制質量及工效。
深中通道建設者正站在港珠澳大橋和南沙大橋的“肩膀”上攻克多項“卡脖子”難題,向行業新高度發起挑戰。
貓道是懸索橋上部結構作業的高空施工平臺。
廣東省交通集團發布消息,經23小時20分鐘連續作業,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樞紐工程深中通道E18管節順利完成沉放對接。
4月23日,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項目迎來了又一重大節點。
至此,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管節安裝長度達3712.8米,接近沉管段總長度的四分之三。
深中通道的建設者們大干快上,世界級超級工程雛形已見,成為廣東推動交通強省建設的生動注腳。
接下來伶仃洋大橋還要進行主塔與錨碇之間的牽引系統施工。
澆筑完成后管節總重約8萬噸,相當于一艘重型航母的排水量。
深中通道已完成21個沉管管節對接,實現了項目海底隧道建設的開年“首秀”。
目前,項目東人工島島上隧道施工已全面鋪開,后續項目部將全力推進島上隧道施工。
深中通道已完成20個沉管管節對接,管節安裝長度達3052.8米。
目前,項目已完成架設鋼箱梁51榀,預計明年10月將完成剩余箱梁架設。
隨著主橋首片鋼箱梁架設成功,深中通道中山大橋主橋上部構造施工也駛入快車道,預計明年實現合龍。
建設團隊再次以毫米級精準度完成沉管安裝對接。
此次架設的鋼箱梁重達490噸,面積相當于1.3個籃球場。
E27管節澆筑完成后重量約8萬噸,其排水量相當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艦。
至此,深中通道已順利安裝16個管節,32節沉管安裝施工任務完成過半,沉管隧道長度達2475.2米。
E28管節出塢后,將絞移至原E32管節坐底寄放區,靜候浮運安裝期的來臨。
深中通道將全面轉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
預計2023年,項目東、西人工島將通過沉管隧道跨越伶仃洋“牽手”。
目前,中山大橋西主塔已封頂,東主塔計劃9月封頂。
此次施工僅用時22小時。
主塔相當于90層樓高,是世界上最大跨徑海中鋼箱梁懸索橋和世界上最高通航凈空尺度的跨海橋梁。
E29管節平均外寬約49.7米,管節長度124.2米,澆筑完成后重約6萬噸。
目前,近萬名建設者正在粵港澳大灣區一線全力推動建設。
深中通道沉管段長約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
伶仃洋大橋兩個索塔高270米 ,建成后將是全球最高海中大橋。
歷經九個半月,深中通道西人工島現澆隧道敞開段澆筑完成,標志著項目西人工島主線現澆隧道主體結構完工。
深中通道全長24公里,設計時速100公里,計劃2024年建成通車。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全線最深管節——第9個管節(E9)在深達37米的水下完成精準對接。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8個管節(E8)順利實現水下36米精準對接。
2月2日20時許,歷時12小時施工,深中通道項目首榀60米混凝土箱梁在中鐵大橋局深中通道項目S07合同段智慧梁場完成澆筑。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安裝突破千米大關,實現重大交通建設項目在“十四五”良好開局。
深中通道項目陸域引橋主體工程所需的636片40米混凝土箱梁全部完成預制,深中通道全線155片60米混凝土箱梁預制工程同時啟動。